好朋友
要成好人,須尋好友。引酵若酸,哪得甜酒?
給家長的話
本句出自《小兒語》。每個孩子的心靈,都是一塊正在雕琢的璞玉。雕琢的方法不僅來自成人的教導,更來自同儕之間點點滴滴的互動──孩子從「與人相處」的經驗中,慢慢學會什麼是體貼,什麼是尊重,什麼是溫柔,也學會如何成為一個讓人願意親近的好朋友。在成長的旅途中,朋友往往是孩子最早學習的對象。無論是一起微笑、聊天、分享、幫忙,這些看似簡單的情境,其實都是人格教育最真實的場域。《小兒語》言:「要成好人,須尋好友。引酵若酸,哪得甜酒。」孩子若想成為品德高尚的人,就必須親近那些有德之友。好比釀酒之初若加入不良的酒麴酵母,就無法釀造出甘醇的美酒。因為友情,不僅是情感的依靠,更是品格的相互塑造。繪本透過具體而親切的畫面,帶領孩子觀察彼此之間的互動語言與身體語言,在微笑中發現善意,在爭執中學會道歉,在遊戲中體會輪流的美德,在陪伴中練習同理心。每一頁都蘊含著做一個「好朋友」的契機,也蘊藏著邁向「好人」的開始。讓「請」、「謝謝」、「對不起」、「會輪流」、「懂安慰」這些日常細節,逐步在孩子心中扎根,成為將來為人處世的重要資本。
